
歐雷娣的口味可能和S.H.E忠實粉絲差很多,粉絲們津津樂道的幾首歌,例如「藉口」、最近MV熱播的「BOOM」、Hebe作詞的「說你愛我」、Selina作詞Ella作曲的「老婆」、走可愛風的「倫敦大橋垮下來」等等,歐雷娣都覺得還OK而已。反而是被粉絲罵到臭頭的「謝謝你的溫柔」,到現在歐雷娣除了一天聽好幾次之外,還外加上網看MV(看到歐雷娣寫了兩篇分析「謝謝你的溫柔」的文,應該不難發現歐雷娣的偏好)。
昨天看了TBVS-G的「S.H.E漁人碼頭慶功演唱會」之後,歐雷娣回顧了一下華研S.H.E討論區中網友的反應,歐雷娣的感想是,流行音樂真的無法閉門造車,很多時候為了市場的反應,音樂人縱使有再多創作上的理想與堅持,還是不得不考慮到「外行人」的感覺。以PLAY來說,專輯的製作精心安排繞著「玩音樂」的主題來進行,可是對粉絲來說,他們在意的還是S.H.E「三只」(實在很不習慣這種代號),所以粉絲們會很喜歡性感、美麗的「BOOM」,會喜歡由Hebe作詞的「說你愛我」(歐雷娣覺得詞真的寫得不錯,但是曲的部份不是很特別),會喜歡Ella和Selina合作、描述三人堅定友情的「老婆」(歐雷娣覺得這是很不錯的小品,不過跟「PLAY」的主題沒什麼關係)。
專輯曲目的安排與演唱會曲目的安排大有學問:目的不同,手段也必須有所調整。專輯的製作必須兼顧音樂創作的精神、作品呈現的完整性,以及專輯本身的市場性;而演唱會的設計就必須以觀眾喜好、舞台效果,以及歌手的能力與體力來考量。可惜歐雷娣既不是音樂人,也不是商業人士,否則針對唱片市場的經營與策略規劃做研究分析應該是蠻有趣的。
1 則留言:
印度人看得懂中文?
還可以分辯出這是一個酷站?
真是「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搖頭中)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