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我們一家都是人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我們一家都是人》,台灣超級電視台系列單元劇,是一個現場直播的電視情境喜劇系列,於1995年10月12日開播,由國泰航空長期贊助,表演工作坊製作,賴聲川擔任創意總監、編劇、導演。
《我們一家都是人》是將劇場表演帶入電視的一種新嘗試,演員於早上10點進入攝影棚排練,劇本則是以當時的新聞時事動態加以改編,晚上9點(後改為8點)登臺演出,電視現場直播,舞臺下亦有現場觀眾,頗受好評。
《我們一家都是人》內容可分成四個階段。1995年至1996年為第一階段《清流工廠》,共演出137集;1996年9月至1997年為第二階段《台灣精神》,共演出89集。1997年6月開始為第三階段《一間客棧》,共演出18集;第四階段為《寶島大國民》。到1997年底,總共播出244集,最後創下連續播出600集的紀錄。
由於《我們一家都是人》廣受好評,2004年8月,中視亦推出同樣是由表演工作坊製作的新情境喜劇《我們兩家都是人》。

【清流工廠】
金童將一間已關閉的工廠更改為出租房屋,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房客在此一同生活的各種趣事。此階段最大特色在於,部分集數是由全體演員即興演出,沒有劇本,考驗演員之間的默契。
金童,顧寶明飾,清流工廠的房東
金鑫,金士傑飾,金童的表哥
林小姐,文英飾
阿牙,李建常飾
小鳳,張鳳書飾
PC,陳立華飾,劇中虛構的廣播電台「好電台」的導播
紫雲,蕭艾飾
阿德,尹昭德飾
傅(副)總,馮翊綱飾
趙高,趙自強飾
藍,郎祖筠飾,「好電台」的DJ
詩詩,鄧程惠飾,阿德的姊姊
阿勳,那維勳飾
【台灣精神】
舞臺為一名不見經傳的小電視公司「台灣精神台」,其對手是「WCN」電視公司。
老闆娘,文英飾,台灣精神台的老闆。她相當鄙視WCN,曾經以閩南語「便所台」一詞來影射WCN
廖錢英雄,趙自強飾,老闆娘招贅的女婿
戴禮,馮翊綱飾,台灣精神台新聞部主任
艾琳,蕭艾飾,台灣精神台新聞主播
劉農,劉爾金飾,擅廚藝,在台灣精神台主持烹飪節目《劉農上菜》
蔣孝華,宋少卿飾,台灣精神台新聞主播,自稱是「蔣中山」的孫子
國師,陳立華飾,台灣精神台的工友,也是蔣孝華的師父。年紀輕輕但滿頭白髮,身穿長袍馬褂,貌似飽讀詩書的老學究
曾建仁,曾國城飾,英文名字叫Armani,台灣精神台某部門主任
徐麗花,徐華鳳飾
簡美雪,季芹飾,英文名字叫Miyuki,在台灣精神台打工的女學生
葉赫那拉,那維勳飾,台灣精神台的攝影師,是滿族人
恰吉,卜學亮飾,與台灣精神台一同開設的水電行老闆
阿絲,郎祖筠飾,恰吉的妻子,常稱呼恰吉為「緣投仔」(閩南語「帥哥」之意),恰吉則稱她「水某」(閩南語「漂亮老婆」之意)
【一間客棧】
清朝末年位於北京的某間名為「一間客棧」的客棧,來自各地形形色色的旅客齊聚一堂。
霍掌櫃,馮翊綱飾,一間客棧的老闆
豆腐娘,譚艾珍飾,霍掌櫃的妻子
霍許,柳翰雅飾,霍掌櫃的養女
卞太,趙自強飾,知名烤鴨餐廳的少東,也是一位美食家
龐公公,曾國城飾,皇宮中的太監,常光顧一間客棧
無名氏,那維勳飾,某武術派別「無名劍」的武師,住在一間客棧
黃左山,黃仲崑飾,致力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革命家,住在一間客棧,扮相與孫中山十分相似
林台灣,卜學亮飾,來自台灣的青年,只會說閩南語,住在一間客棧
台灣他娘,文英飾,林台灣的母親
老白,宋少卿飾,人力車車伕,義和團的成員,常幫一間客棧接送客人
???,徐華鳳飾,留洋歸國的小姐
【寶島大國民】
流浪漢,顧寶明飾
阿滿姨,文英飾
當歸,那維勳飾
========================================

最近因為「終極一家」和「公主小妹」的熱播,歐雷娣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注意到劇中一些資深演員,例如「終極一家」裡的那維勳,「公主小妹」裡的顧寶明,這讓歐雷娣想起十幾年前開始讓一堆二十出頭年輕人瘋狂看電視的「我們一家都是人」。在超視開播的時候,賴聲川主導的「我們一家都是人」是超視的王牌,當天彩排、錄影還加上現場觀眾反應與互動的舞台劇表現方式,就像劇名「我們一家都是人之清流工廠」一樣讓人耳目一新,劇中演員都是硬底子的舞台劇演員,加上幾個國立藝專的高材生,小鳳、阿牙、阿德、阿勳,緊緊抓住了年輕人的心,其中除了阿牙去當兵之後就沒見過之外,張鳳書往主持和本土劇發展,尹昭德主攻電影和舞台劇,那維勳在舞台劇努力一陣子之後轉向電視偶像劇的甘草人物,當時的新人現在都有很好的表現(其實當時最帥最受歡迎的是留一頭飄逸直長髮演搖滾樂手的阿牙)。

其實顧寶明老早就是大腕級的演員了,他在「我們一家都是人」算是「鎮劇之寶」,後來似乎因為其他工作的關係,漸漸由金士傑代替壓鎮。歐雷娣還記得到後期寶哥在劇中越來越恍神、飄來飄去的時候,許多同好都感覺超可惜的。當「清流工廠」的新鮮感漸漸消失的時候,加上演員越來越無法配合現場直播的表演方式,「我們一家都是人」進行改版,順便改成錄影播出(不過還是以現場錄影不作後置剪接的方式進行),以「台灣精神台」來反應當時各家有線電視台漸漸興盛的社會,不過或許是因為年輕人所喜愛的小鳳、阿牙、阿德都離開的關係,反應並沒有「清流工廠」那麼好,過沒多久又改版成「有間客棧」(歐雷娣明明記得是「有間客棧」,維基為什麼是「一間客棧」?)這時期的「我們一家都是人」已經沒辦法讓歐雷娣每天守在電視機前收看了,除了裡面的梗開始變得老套之外,劇中演員已經不是硬底子舞台劇演員組成的,讓歐雷娣和同好們蠻失望的。「有間客棧」決定要收的時候,歐雷娣和一群同好特地去看最後一次的錄影,也算是跟「我們一家都是人」系列的正式告別,後來的「寶島大國民」就完全沒看了。

有個演員當時有參加「有間客棧」的演出,但是維基沒有提到,歐雷娣講出來可能會讓很多小朋友瞠目結舌... 吳.君.如!想不到吧?! 當時吳君如正好來台灣發展,還出了一張專輯,用她的破鑼嗓子又唱又跳的,好逗!不過吳君如本人真的比電視中好看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