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歐雷娣有點不屑棒棒堂這個團體,也有點不屑EMI Capital過分商業化的宣傳手法,更加受不了Channel V無所不在的置入式行銷,搞到每個榜只要有棒棒堂或黑澀會美眉出現就一定是冠軍(都不知道資料來源是什麼),但是也因為不管怎樣轉台都一定會看到棒棒堂的MV片段,歐雷娣也被強迫順便了解了一下棒棒堂首張專輯【哪裡怕】。
其實歐雷娣還蠻佩服EMI Capital的,雖然棒棒堂本身沒什麼內涵,抄襲、買榜的消息也不斷,但是這張專輯的製作其實還蠻用心的,和同時期發片的其他團體比起來,歐雷娣覺得這張【哪裡怕】其實算是最有長賣潛力的。怎麼說呢?一張專輯要衝上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其實還蠻簡單的,尤其對人氣團體而言,只要辦個預購,光靠基本粉絲就足以搶到冠軍寶座,但是要撐上榜週數,除了買榜、改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靠專輯整體製作了。陳澤杉雖然被周董點名買榜高手,但是他的專輯企劃與行銷手法確實有他的一套,每張專輯都能夠依照歌手的特色量身訂做,才有辦法把宣傳期拉長,也才能夠在銷售排行榜上撐那麼久。【哪裡怕】就具備這樣的特點,雖然首波主打不管是歌曲本身還是MV都被指為抄襲,專輯的預購也以小巨蛋演唱會為主要訴求,但是從第二波主打【我們之間】開始,就非常有棒棒堂的特色,描述男孩們努力的過程,第三波主打【哪裡怕】更是直接將男孩們的精神很明白地表現出來... 姑且不論棒棒堂的歌聲,專輯本身其實是具有足夠感動人心的力量的。
歐雷娣從拿到【双面飛輪海】之後就一直不太滿意華研這次的專輯企劃,主要就是少了一份感動。雖然飛輪海在【飛輪海首張同名專輯】裡的唱功不佳,當時的演技也不夠成熟,但還是能夠在銷售排行榜上撐到22週(不信的話自己去查G-music的歷史資料),其實是有原因的。歐雷娣在好幾年沒買CD的情況下,看過專輯MV好幾次之後下定決心掏出荷包買下來,並且放在車上聽了一年多,一直到現在,歐雷娣還是不會在CD player轉到那一張的時候按下一張的鈕,就是因為歐雷娣可以從專輯裡歌曲的安排感受到一份用心。不管是【我有我的Young】還是【只對你有感覺】,從【夏雪】到【愛到】,就是可以感覺到濃濃的飛輪海,但是,在【双面飛輪海】裡面,歐雷娣感覺不到... 歐雷娣可以體諒在飛輪海滿檔的行程裡並沒有給華研太多的時間在這張專輯的錄製和宣傳上,只能夠利用零碎的行程空檔分別錄音,並且把宣傳期盡量濃縮,增加了歌曲製作與專輯行銷的困難;相對的華研應該有更充分的時間可以用心去做專輯整體企劃,但呈現出來結果卻讓歐雷娣感覺到,飛輪海的五年唱片約才走了一半,華研似乎就不太願意繼續下去了(如果連企劃統籌都打心底看不起飛輪海,如何能做出感動人心的專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