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從韓國實境綜藝看現代社會大齡單身者類型

先定義一下何謂「大齡單身者」。歐雷娣回想年輕的時候,三十歲感覺是一個關卡,似乎如果三十歲之前沒找到適合的對象,就會被貼上「敗犬」標籤(瞧瞧這都是將近十年前的流行語了)。隨著時代的演進,「三十而立」似乎很難達到,當然「適婚年齡」也被迫不斷往後延,但考慮到人類的生理條件,大概過了三十五歲就肯定是過了「適婚年齡」了。
很多男人會自我安慰,「反正男人一直到七、八時歲都還有生殖能力」,但想想,你真的要七老八十的時候還要擔心孩子大學學費從哪來嗎?你想要帶著孩子去上學的時候被當成爺爺嗎?
韓國演藝圈在去年 (2017) 連續好多個大齡男脫單,除了華人圈熟悉的幾位之外,韓國媒體曾經列舉出來,每個月都有一對以上的喜訊。今年在喜訊較少的情況之下,加上有些交往過一段時間的情侶一一分手,還有一些結婚生子後卻離婚的消息傳出,不免讓人開始懷疑「戀愛、結婚、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種童話故事。人們是不是該面對現實去探討一下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婚姻」這條路?
最近韓國某家小眾電視台推出了一個相親戀愛節目,主角是四位大齡單身男,節目單位替他們分別尋找適合的相親女,從第一次見面到每一次約會的紀錄,讓棚內主持人和來賓跟著觀眾以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大齡單身男的戀愛。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紛擾,歐雷娣將他們稱為A君、B君、C君、D君。A君在外型條件上不是很優,可能也因為如此,他雖然很想要早點結婚,也一直有在努力找對象交往,但似乎交往時間都不長。B君是一般人印象中各項條件都不錯的人,但很奇怪的事從來沒有和異性交往的經驗,自己本身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只是擔心身邊的人會用異樣眼光看他。C君曾經是元祖韓流明星,不管是歌手還是演員,兩種身份都廣為人知,隨著年齡增長,漸漸減少了工作份量,因為太有名出門總是受到關注,乾脆躲在家裡打電動,跟人接觸少了,也沒了認識新朋友的慾望和機會。D君則是曾經有過轟轟烈烈的戀愛,但經過那一次戀愛之後,加上工作夥伴發生變故,從此之後寄情於工作之中,沒再想過戀愛結婚這件事,轉眼間已是半百之齡了。
歐雷娣以評論的角度來看這四位大齡單身男,很清楚看到四種不同的單身原因。A君對自己的信心不足,但關鍵其實是他不了解女人想要的是什麼。戀愛和結婚對女人而言是兩回事,尤其對於一個熟齡女來說,戀愛是滿足少女心,婚姻是一輩子的依靠。用許多的「花招」來彌補自己外形上的不足,爭取和自己相處的機會,這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女方只是被這些「花招」所吸引才同意交往,久而久之會感覺乏味、空虛。
相較於A君的過度討好,B君是最糟糕的自我中心主義者。B君自己應該沒有意識到,他只是自顧自地在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完全不關心女方的任何事情。即使女方說了生平絕對不碰的三種東西是煙、酒、咖啡,B君也只是尷尬的說這三種是因為他的人生而存在的東西。表面上說要讓女方決定接下來要去哪裡,但是他只想著自己覺得天氣很熱該躲在室內有冷氣的地方,女方想做的事都被他否決了。第一次見面不應該配合一下嗎?這是最基本的紳士風度吧?
C君和D君算是人格發展較為正常的大齡單身男。歐雷娣認為這和父母有很大的關聯。C君雖然自己一個人住,但是顯然和父母親的關係很好,媽媽會帶著飯菜和爸爸一起到C君家吃,邊吃邊聊,雖然免不了囉唆訓話,但是不耐煩之中也摻雜了說笑,即使雙方沒有明顯共識,但不會搞到不歡而散,父母親的期望也清楚傳達了。該努力的還是會為了父母而努力的。
D君跟媽媽同住,從早餐開始就是媽媽擺好飯桌之後去叫老兒子起床吃早餐,邊做早餐編忍不住唉聲嘆氣,對老兒子的關心不言而喻,但又不能對著老兒子囉唆,嘴裡說著無所謂,但其實還是盼望老兒子能夠有個人生伴侶,最好還有孩子才完整。
即使同樣對於戀愛不熟悉 (太久沒戀愛了,需要update約會技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A君是自己渴望結婚,B君是太過孤單需要有人聽他說話,C君和D君是為了父母親的心願而找對象。以這樣的動機如果要預測結果的話,歐雷娣認為,A君即使相親成功結婚了,很有可能會離婚;B君不太可能相親成功,他需要的只是朋友;C君和D君得看能不能遇到夠真誠能懂他們內心的女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