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劇評】《家和萬事成》從一塊OK繃開始,一起療傷吧!


擺脫掉《拜託了,媽媽》之後,演員李尚禹迫不及待投入他所熟悉的編劇、導演的懷抱,只讓歐雷娣休息一週,就又有新劇可以追了(沒劇可追會生病?歐雷娣真的病了一個禮拜)。
《家和萬事成》這劇名一看就知道是家庭劇,以仁川中國城中最大的中餐館「家和萬事成」的故事為主軸,是奉家人在吵鬧中成長的故事(是的,歐雷娣把「成長」兩個字標記起來了,這很重要)。但是,如果用看家庭劇的心態去追劇,肯定會大失所望,因為家庭劇完全不是這位編劇的風格,這位很有個性的編劇也不是會屈就大眾口味的人。《家和萬事成》的編劇和導演是歐雷娣很熟悉的組合,正是讓歐雷娣開始注意到李尚禹的《神的晚餐》(台灣叫《宮之料理對決》)的編劇和導演。
先不說主架構會如何灑狗血,如果只看主couple的部分,其實是很迷你劇的感覺,但這樣的三角戀故事如果獨立出來做成迷你劇,又會不夠豐富,顯得沒有特色。
從《家和萬事成》開播兩集看來,編劇的確照著她的步調慢慢在鋪陳,雖然花了兩集的時間在引入「主題」,卻不會讓人感覺太過拖曳。第一集故事進行到40分鐘後,專門橫刀奪愛的李尚禹才登場,從世界級大廚金道允變身為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神經外科醫師徐智健,還是一樣無聊喜歡打電動,很平民的打扮和生活方式,而且隨身攜帶OK繃。
這就是徐智健醫師之於奉海玲的意義,在她需要的時候,身旁的陌生人遞給她小小一塊OK繃,比什麼都暖心。

而這塊小小的OK繃也銜接了兩人對彼此的記憶。
徐智健醫師第二次給奉海玲的,是一杯冰塊。要有多鬱悶才會在大冷天裡坐在便利商店外面嚼冰塊?如果因為沒帶錢而嚼不了冰塊,肯定更加鬱悶。徐醫師懂,又剛好遇見了,舉手之勞。對徐醫師來說只是一件小事,但對奉海玲來說卻很重要。有多久沒有人關心過她的心情了?娘家的人不會知道,婆婆只是覺得她沒用、窮酸,老公劉賢奇不在乎她怎麼想,只要她「照著想」。
徐醫師遞OK繃給奉海玲時,跟她說,「先貼一下,回去再擦藥」,但是奉海玲沒有擦藥,只是換了OK繃。而劉賢奇呢?他根本沒注意到奉海玲腳上有傷,他只注意到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煩惱。其實奉海玲、劉賢奇、徐智健三個人的心裡都有傷口,而且是傷自同一件事故,經過五年之後,隨著每個人對於傷口的態度,結果有些不同。徐智健在事件過後到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去進修、精進醫術,奉海玲想要生一個可以取代兒子的孩子來減輕傷痛和思念,而劉賢奇呢?他裝作自己沒有傷,也不管奉海玲的傷,更不願面對奉海玲思念兒子的舉動時時在提醒自己其實有傷。所以,怎麼辦呢?既然休息、打針、敷藥都好不了,那就動手術吧!

1 則留言:

歐雷娣 提到...

時隔一年多再看這篇文章,有種莫名的趣味,當時怎麼樣也想不到劉賢奇不願意「動手術」一再拖延的結果就是只有死亡一途了。編劇和我想法差不多吧?